探访加沙首座恢复招生的大学,弹孔校园里重燃希望
艾资哈尔大学校园内弹孔与炮击的痕迹仍随处可见,校舍大多仍在修复,教学物资依然短缺,但令人欣慰的是,这里的人们仍然重视教育。
持续了两年多的巴以冲突,让加沙地带的生活几乎陷入停滞,大学的教学与招生也被迫中断。如今,随着停火协议的实施,加沙艾资哈尔大学重新开放校门,迎来了两年来的首批新生。
在报到处人头攒动的校园里,久违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曾被炮火切割过的教室和走廊。对许多学生来说,这不仅是一场开学,更是生活重新开始的信号。
01 校园重开:战争硝烟后的希望之地
艾资哈尔大学是加沙地带最早恢复教学的高等院校之一。校园里,战争的痕迹仍随处可见:弹孔、炮击的伤痕、南部新校区被夷为平地、损毁严重的教学设备难以计数。
工作人员从残损的设备中拆下仍能使用的零件,努力重新组装。这些零碎的仪器和被修复的教室,像一条条生命的血脉,将教育的希望缓缓注入这片受伤的土地。
校园的重新开放引发了学生和教师的广泛反响。医学院新生沙哈德表示,能够亲自走进大学报到,对她而言意义非凡。
她回忆道:“那两年充满流离失所、战争与毁灭。学习非常困难,而线上教学更是极其艰难。” 有些知识学生们努力想去理解,但信息只能以很简略的方式传达到他们。
02 教育困境:冲突带来的深刻创伤
加沙地带原有51所高校和学院,承载着22.6万名学生的梦想和希望。但战争让大多数学校化为废墟,书籍与研究资料在火光中灰飞烟灭,教师与学生的生命被无情夺去。
断电、断网成为常态,线上学习无法支撑完整教育体系。教育,本应是希望的传递,却在炮火中被迫按下暂停键。
冲突前的加沙教育曾是该地区引以为傲的成就之一。高等教育机构为数众多,培养了大量医学、工程、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人才。
持续两年多的冲突让这一切几乎归零,使加沙的教育体系遭受了毁灭性打击。
03 心灵复苏:学生对回归校园的渴望
对于工程系学生穆罕默德来说,重新走进大学,是希望重新燃起的希望。经历战争后,能够坐在教室里、听到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交流,这不仅是学习,更是对生活的再次肯定。大学还在,生活仍在,生命仍在延续。
沙哈德走进教室,眼里闪烁着坚毅的光芒。两年的战争,让她经历了流离失所、线上教学的艰难和知识的断层。
电脑屏幕传来的信息,总是简略而支离破碎,难以承载完整的知识体系。如今,她终于能触碰书本、实验器材,和同学们一起面对面学习,这不仅是学业的重启,更是生活被战争压碎后的一次复苏。
04 国际视角:教育重建与全球关注
艾资哈尔大学的重开,与全球社会对和平、教育和人道的关注相呼应,也展示了教育在恢复社会秩序中的独特作用。
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呼吁和平解决冲突,推动人道援助,也体现了对教育和生命的尊重。 在全球视角下,教育不仅是个人的成长,更是社会重建的基石。
教育,是人类文明最坚韧的力量。即使城市被轰炸,电力中断,网络消失,知识与学习的渴望仍然存在。艾资哈尔大学的重开,象征着加沙社会努力从废墟中重建,不让战争彻底夺去下一代的未来。
它提醒世界,教育不能被战火阻断,文明和希望总能在最艰难的环境中顽强生长。
工程系学生穆罕默德说,重新走进大学,是希望重新燃起的希望。经历战争后,能够坐在教室里、听到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交流,这不仅是学习,更是对生活的再次肯定。
大学还在,生活仍在,生命仍在延续。
在这些被炮火切割的教室里,新生们手中握着书本,眼中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。他们面对的不只是学习的难题,还有生活的挑战、资源的匮乏、社会的重建。
然而正是这种面对困境仍坚持学习的勇气,让人看到战争无法摧毁的东西——希望与未来。
|
|